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简介 > 一场只存在30000秒的影展,淘尽202

一场只存在30000秒的影展,淘尽202

发布时间:2023-4-12 13:02:36   点击数: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http://www.xxzywj.com/m/

这一年,我们被名为生活的汹涌浪潮裹挟着一路前行,这一年,我们在日夜轮转中找寻意义和方向。在年的最后一天,小米在长城举办了一场时长为秒的直播影展。

编辑

小米3万秒长城影展现场

全程8个多小时,一秒,一张照片,“小米徕卡影像大赛”从27万张参赛作品中,精选出3万张照片,淘尽了年人间故事。

很久没有一口气看到过这么多的好照片了,我甚至在不断倒数的每一秒都会忍不住要屏息。

《伟大的摄影》里说,“摄影让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潜在的报道者,因为任何事——从人们自身到生活琐事以及世界新闻——都可以被拍摄。”

我们如何连接过去和未来,我们如何道遍青春与迟暮。在年还有秒的时候,小米和徕卡携手,让普通人,用自己的镜头,摄尽人生百态、悲欢离合。

在这个岁末和新年交替的时刻,我在小米的镜头下,不止看到了的自己,看到了为生活奔忙的、不断努力的、每一瞬间的我自己,更看到了那些照片背后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年幼时的我自己。

坐上这一趟秒的时光机,让我们跟随小米镜头下的那些故事,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

上半篇

成年人的世界里

有着不太相通的悲欢

01

《生存》作者:刘刚

43岁的建筑油漆工刘刚,下班后与工友等电梯的瞬间,拍下了这张照片。日光刚刚好,照在他摘下口罩的脸上,映射在他沾着灰尘睫毛下的双眼里。照片里的工友,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他们平时除了做油漆工有时也会做蜘蛛人,和工友们不太一样的是,刘刚喜欢摄影,喜欢发烧音乐,喜欢收藏。

有的人会觉得他的工作很辛苦,但他却觉得,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辛苦的。对于热爱生活的他来说,这些爱好,把他平平淡淡的生活里面填的很满。

“休息的时候去公园,我就会觉得,又能拍点好照片了。”刘刚很喜欢这种感觉。他喜欢记录,也想让大家看一下基层的人们真实的模样。

“不是诉苦,我只是想记录一下,我们真实的样子。”

02

编辑

《岁月神偷》作者:王川

作者很喜欢长江,他的作品很多时候都会围绕着长江展开。长江是南方人民的母亲河,尤其对作为武汉人的作者来说,他总能从长江中得到一种亲切感。

春夏秋冬,不管是在哪一个季节,大家都很乐意来到江滩边呆着。有游泳的、有垂钓的,也有只是想要看着长江,静静地坐一会儿的。

一位略显疲惫的师傅,吹着江风,听着波浪,低头打着盹儿。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这一刻的画面一静一动,微风刮来了难得的静谧。

而忙里的那一抹安静的休憩让人能忘记所有的烦恼与疲惫。“我索性也停下脚步席地而坐,休息起来。”

人生海海,有时候也要停下来,让自己“打个盹儿”。

03

编辑

《闲聊》作者:大可

拍摄这张照片的大可,是一名年轻的“前”建筑设计师,希望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

很多人可能很羡慕建筑师的工作,但对喜爱自由和无限可能性的他,似乎这样一直重复着的生活就好像是无限循环。

身体微恙、工作不顺,他觉得自己好像遗忘了生活本身的意义。这样的感觉日复一日,医院的路上。

他走在一条有些陈旧的老街上,有几位大姐一面吃着饭,一面开心地闲聊着。也许不是经济上多么富裕的人,但她们的快乐却在不断地洋溢着。

也许是时候,跳出来做一些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儿了,大可这么想着。“我看到喜欢的就拍,有些无法通过文字表达的,照片可以。”

他忽然通过摄影找回了他最喜欢的“不确定性”,拥有了想要的自由。“我最喜欢人文摄影,原因大概就是它有很多变化,很随机,不固定。”

什么时候,我们都有机会让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04

编辑

《一路顺风》作者:耿弘

立秋,邻居爷叔剃光了头发,终于开始被疫情耽搁许久的环游中国之行。依依不舍的小孙女来给爷爷送行,一路顺风!

作者耿老师,是一名上海的城市规划师。与照片中的老大爷做了十多年的邻居也不是太熟悉,没怎么交流过。四月五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家在群里互相交换消息,让耿老师对大爷产生了兴趣。

六十多岁的他,爱玩无人机,喜欢摄影。用自己的单反没事儿拍拍小鸟,拍拍花开花落。大爷还喜欢给大家理发,把邻居们的头发都理了一遍,从早到晚。

那天耿老师在小区里看到一辆房车,大家都很感兴趣,都在讨论。一问,原来是爷叔刚刚搞来的。

老爷子准备环游中国,还在车上打了一个很酷的标语:“漫游,换个活法。”

更有意思的是,他老伴不愿意跟他去,所以他自己规划了路线,准备来个“单人游”。

出发那天他的小孙女来送他,耿老师也来了。趁着俩人道别的时候,大大方方拍了张照片。他看着耿老师,小孙女看着爷叔,大家都笑了。

后来听说大爷因为疫情原因,刚刚过了河南就返回来了,但也不失为一次很有趣的体验。

就是,无论什么年纪,只要热爱,就能把生活过得有趣很好玩。

05

《夜深了》作者:安冉

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笔者也坐在电脑前,刚刚结束了今晚的工作。作者并没有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但它已经在我脑海中化为了万语千言。

有的人为了梦想选择了放弃,有的人为了梦想,选择坚持。夜深了,人静了,他还在一个人为了梦想努力工作着。墙壁遮住了他的脸庞。

他可能是你,是我,是任何一个人。

也许他有着需要扛起的责任,也许明天有一个着急的汇报,也许只是正在给自己的工作收尾。除了陪着他的公文包,还有拿起手机对准他的“我”。

今天也是“我”加班的一天,也是我依旧在坚持的一天。没有眼神的交流,没有熟悉的寒暄,只有灯光投射在已经黑暗的走廊。点亮我回家的路。

匆匆一瞥,我们都是都市夜归人。

下半篇

我们眼里的儿童

是面成人世界的镜子

在每一张以儿童为主角的照片里,我好像都看到了年幼时的那个自己,勇敢、无畏、依恋、快乐和忧伤,这些小朋友,都是我的彼得潘。

每一张里我都读出了一个属于我的故事。

我和我的彼得潘们,也有故事想要讲给你听。也许这其中也有你的故事。

01

夜幕降临,小探员出动!

今天的窗外摇动的树梢上,有一只昏昏欲睡的小鸟,小松鼠正在蹦蹦跳跳地捡起散落在草丛里的松子,月亮上的小兔子洗完澡,抖抖身上的毛,瞬间洒落了漫天的星光。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给我一个望远镜,我就能发现好多好多世界的奥秘!“探索永远是童趣中的重要部分。”这群小小童年追梦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爱着这个世界。

探索气味,探索自然,探索生命。

也许有人说,探索是一个无解的谜题,它永远不会有答案。但,我们不总是需要一个答案。我们需要的是有着一颗热爱探索,向上生长的心啊。希望我们都能保持童真。

编辑

《看》作者:王梓琨

02

有人想探索世界,有人只想回家睡觉。

从90后开始,记忆中大家就喜欢踩着轮滑冲来冲去,感受风驰电掣,感受肆意妄为,感受快乐。

在现在小朋友们的兴趣班里,轮滑依然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谁家没有一个头盔加上一对护膝呢!

但是当它成为了一门课程,当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一切就变得好累好累哦。老师怎么还没说完,老师我想下课,嘻嘻你看他打呵欠了,哎?对面有人拍我?

我还小呢,世界的纷纷扰扰与我无关。

编辑

《想回家睡觉》作者:李晋尧

03

在这个好热好热的夏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广场玩耍,这里是什么神奇的仙境啊,有好多好多的亮晶晶的宝珠呀!我好想去碰一碰。

可是,陌生的东西让我觉得害怕。

但,有妈妈在,我抓着妈妈的手指头,似乎有一股力量,它告诉我,我不用害怕,我不会摔倒,我也不会受伤。我就敢去碰那些漂亮的小水珠。真的好凉爽!

也许多年后,我会长大,也许有一天,我会不好意思牵着妈妈的手,也许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会变得叛逆,把手藏在背后,让妈妈无处可抓。

也许妈妈的手会慢慢变得不再柔软,慢慢爬上细密的皱纹,慢慢变得粗糙,堆上厚厚的老茧。

其实我想悄悄地告诉她,如果牵着妈妈,我就一点都不害怕这个世界啦。

编辑

《抓住夏天》作者:金创澄

04

我有一个好朋友,一到暑假我俩就会腻歪在一起。

我们俩也许是同学,家里离得不远。我住在这条街的大院,她家在对面的巷子里。今天我住在她家,明天她来我家找我一起玩儿。

我们这里的暑假很热,妈妈给我俩买了一模一样的凉鞋。我们穿着凉鞋去踩水,裙子都湿了,但特别开心。

她家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颗大树,树下放着一个躺椅。我俩喜欢在躺椅上看书,写作业,玩游戏。

巷子里有一个小卖部,卖冰棍儿,还有电视可以看。我俩总会约在吃完晚饭的时候,去小卖部看电视,一起分享一根冰棒。好东西就是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也许以后我们俩会去到不同的地方去上学,也许以后不会再回到老家,也许我们都不会再见面了,但是,别忘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一起度过的暑假,就是最美好的那个夏天。

编辑

《暑假里》作者:胡澍

05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到天黑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妈妈会说希望老师再给我们留点作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不能卖辣条,春节的时候我们每天只可以玩两个小时游戏了。

做一个小朋友好难啊,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妈妈喊我回家吃饭了,可是我还想多玩五分钟。

是不是成为一个大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啦?是不是成为一个大人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痛快玩耍,是不是成为一个大人就没人管我了,我就会一直快乐下去,那我要快快长大。

《快乐没了》作者:李春晖

手机摄影,是我们定格瞬间最简单的方式。

自相机发明至今,摄影已经经过了百年的发展。

年尼埃普斯用巨型暗箱拍摄出世界第一张照片,曝光需要8小时;

年诞生的达盖尔银版相机,曝光需要20分钟;

而现在,拍照手机的曝光时间已达到微秒级别。

从拍摄昆虫振翅到日升日落,从爱人眼中映射的光芒到遥远的月球,每时每刻所发生的的,都可以被记录。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说,“相机就像速写簿,一种直觉的与自发的工具。”

在小米眼中,“影像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种语言。”

徕卡原型机其实可以说是第一代便携相机,它让摄影摘下了“难以移动”“固定场景”的标签,走出摄影馆,走向户外。

随着照相手机的普及,摄影已经从小众的奢侈爱好成为了大众的艺术,移动影像技术让摄影变得更贴近每一个人。

携手徕卡,让小米不断探索传统光学和计算摄影结合的新可能,打破了工具的限制,让超越人眼感知人心成为可能,给我们,我们这些生活的亲历者,生活的创作者,生活的记录者,提供了创造无限的方式。

小米徕卡影像大赛「中国影像辞典」则给了用户一个展示自己速写生活的窗口。创作者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用影像为时代留下注解,也激发他们通过色彩与构图的奇思妙想,拍摄出拥有徕卡质感的影像。

征集的27万张作品中,选出3万张,举办了这场只存在秒的影展。

我们从中看到了快乐、悲伤与平静,更看到了儿童、青年与老年,看到了照片中折射的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这也正是小米的影像理念以及“人文之眼”徕卡百年来一直执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jj/1506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