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简介 > 龙应台铁骨中的哀伤

龙应台铁骨中的哀伤

发布时间:2017-2-19 13:53:17   点击数:

文\张波(麦田编辑一部编委)

龙应台的书其实我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在中学时代对这名字开始有印象,也可能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读过她的一些篇章,但没有很深的记忆。第一次对她有明晰的印象是有一年她来西安,和余秋雨、贾平凹一起做活动,当时《华商报》或者《三秦都市报》有个记者把这三个人的照片在一起对比,来说明台湾人、上海人与西安人气质的不同,我觉得很有意思,就牢牢记住了那三张照片,也记住了龙应台。

真正读龙应台的一本专著,就是学校青年文化沙龙安排阅读的当下的这本《目送》,实话实说,也可能过了容易被感动的年龄,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的共鸣之处并不是很多。有这么几个印象:

一是龙应台算是女汉子式的人物,一直距离政治比较近,现在还是台湾的“文化部部长”,应该是理性思维比较强的一个人,可能不太善于创造那些感性的情节与情境,这一点可以与三毛、琼瑶做做比较。事实上龙应台也正是以针砭时弊的杂文和条分缕析的小说评论起家的,年出版的《野火集》和《龙应台评小说》在台湾掀起“龙卷风”,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龙应台的文字主要特色是晓之以理而非动之以情,论说要超过渲染,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比一般的男作家又更容易刚柔相济,这就使她的文字形成一种比较个性的特色。她的文字很有力量,但情感方面的催泪效果一般,不如同是台湾女作家的三毛与琼瑶,但三毛的文字有些孤寂清冷欠缺些正能量,琼瑶的又有些矫揉造作只适合哄小孩子。龙应台的文字避免了三毛琼瑶的缺点,比较生活化,宁愤怒也不哀伤,平和庄重而不撕心裂肺,但失于对情感只是轻轻地碰触,总是有些隐忍,不能让人荡气回肠。这可能就是这三个台湾女作家各自与气质相匹配的文学特色吧。

二是龙应台的文字距离现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她的书发行量还是很大,她在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位置还很显眼,这一方面因为她的历史形成的文坛地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有一阵全民阅读的热潮,当时有个笑话说在西安,扔几块砖掉下来要砸到了三个人的话,肯定有一个人是作家。不光是西安,当时海内外的华人世界,崇尚人文热衷思考的风气都特别浓,尤其在当时的大学,可以说每个学生天天都在仰望星空,理想化的气息特别浓厚。在这样的一个对文字热情洋溢的历史时期,加上大陆世俗教育的水平还不是很高,老百姓的文化修养普遍偏低,以及当时港台社会经济发展远远领先大陆,龙应台一代港台作家在华人文化圈所取得的成就,就如登上神坛一般,即使时代发展再快,这样的位置也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一个大浪,是不容易死在沙滩上的。我们可以专门分析下龙应台的读者群体,真正能共鸣较多的,大都是中产以上有了一定生活品味的中年乃至老年人,这些人又在无数个家庭以及他们所能影响的各种公共平台影响无数接受教育的年轻人,这种传承正是龙应台文坛地位的根基。这个根基是从上而下构建的,不是拔地而起,虽然还是正三角的稳定结构,但已经缺乏抗拒后浪冲击的坚实了。事实上我们都能看见,更多的年轻人早已经被玄幻、穿越、恐怖、情色等等文字与视频吸引走了。龙应台作为一个事实上的传统作家,虽然创作着永恒的主题,却已经观者日稀,她的文字无法触动和吸引这些年轻人,也无法引导这些年轻人。龙应台的文字在阅读水平较高的圈子里目前还有较大的影响力,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她文字的生活视野,她不像一般的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的体验力越来越差,创造性越来越差,越来越倾向于回到故纸堆里咬文嚼字。前一段时间我转了别人一条







































白癜风网址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jj/575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