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理念 > 铜川我童年的记忆

铜川我童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1-7-18 13:39:57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童年的记忆

李华

  在大千世界中,有一个生僻的角落,成为从无到有的城市。如果人生是一条河,这座城便是我人生的上游。懵懵懂懂,对人生是懂非懂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   三位煤矿工人的塑像标志着铜川市,一个先有矿务局,后有市的城市。   年成立矿务局,年建市。   年筹建铜川矿务局。于是,开始从全国发达地区向铜川输送技术人员和建设者。这就是轰轰烈烈的支援西北建设热潮的其中一幕,势不可挡。   那个年代,全国一盘棋,一切服从国家需要。不管你生活在哪个城市,组织一声令下,你就必须拖家带口走起。   年,煤炭部的一纸调令,我的父亲就成了铜川煤矿机械厂厂长,于是带着我们一家,还带领着其他几家包了一节车厢一路向西,被拉进铜川这个荒凉的重重大山之中。这几家的男主人公就是铜川煤矿机械厂的最初谛造者。   之后,又有一百多名技术人员从东北各个机械厂来到这里,其中有我的舅舅景春普一家。舅舅是八级钳工,难得的技术人才;还有二叔一家,二叔也是七级工。   铜川最初的记忆,就是光秃秃的山,黄漫漫的土,一队老改犯在修建唯一的一条公路。   眼前的山还是那座山,只是现在已被各种果树覆盖。   离开铜川51年,回来第一眼看的就是父亲当年创建的机械厂。   大门口挂了两块牌子,标志着身份的转换。煤炭企业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一天天衰败下去,煤矿机械自然难免厄运。   不知什么年代建的办公大楼冷清的立在原地。五十年代建筑已不见了踪迹。当年来自工业基地的人们,有些子弟还在厂里上班,也有些早已离开了这里。七十年代,我舅舅就已举家迁到了昆明煤矿机械厂。   建国初期,什么都是实打实的建设,人们意气风发的建厂,开矿,都由国家统一规划安排部署。不像现在,楼市也成了经济主体。   铜川的街道旁高楼林立,本来不太宽的川道,更显狭窄。   回想我们当年来这里,只有几排平房,还是公厕。从原来的日式别墅来到这山沟里,即便是对一个小孩,落差也是巨大的。妈妈说我天天哭着找抽水马桶,不坐痰盂。几个小孩没有可看可玩的,天天远远的看老改队修路。那么幼小的心灵,那时就有了荒漠的感觉,直到现在回忆那个时候,心中仍旧找不到一片落叶。   还好,那时候的建设也是神速的,年建市时,已经有了楼房,有了百货公司,有了学校。   小学就读于铜川矿务局子弟学校。老师来自四面八方,几乎都讲普通话,教学认真。印象深刻的是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的贾老师。   贾老师是上海某大学老师,因为被打成右派而遣送到铜川,安排到了矿务局子弟小学做数学老师,很幸运的教了我。贾老师每次只用一半的课堂时间讲课,其余时间就讲有趣的数学知识,出有趣的数学题,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类似于现在的奥数吧。我是学习最好的一个学生,所有的难题都是我最大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我对数学乃至物理的执着的爱好,加上父亲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诲,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我的第一理想是做一名天文学家。

小时候的我感谢这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现在更是怀念和敬重。因为他那时的身份是右派,是从上海遣送到铜川,是从大学降格到小学,小时候不懂其中的含义,只知道是犯了错误下来的,现在回想起,那在当时应是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在那种情况下,他还能那么充满爱心的教我们,该是多么高尚的人啊!

  此行时间紧张,没有来的及看看小学,只有到中学行注目礼。   这里的童年,因为特殊的地域关系,不仅有优秀的老师,也有许多长见识的机会。   铜川距离西安有80多公里,火车只通到这里。这里是通向延安的必经之地。那时交通不发达,于是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访问团,文艺团体和朝圣者去延安必定要在铜川停留,作为红领巾合唱团一员和来宾们联欢,到文化宫观看他们的演出也是家常便饭。陕北民歌、交响乐、舞剧的精彩表演深深震撼我幼小的心灵。至今,这类的文艺节目也都成为了我的最爱。   这里有曾经的荒漠,也有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王石凹煤矿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由苏联设计援建。年,这个由国家筹建的西北局最大的王石凹煤矿,因为苏联专家的撤走,瘫痪在那里。

  那是一个多事之秋的时期。支援西北建设的一批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被打成了右派。父亲心疼这些建国初期少有的技术人才,向上级反映情况,希望对他们网开一面,结果可想而知,自己也被拟定为右倾,停止了工作。

  苏联专家的撤退,国家准备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王石凹瘫在那里,不懂技术的领导们最终意见,重新启用我父亲去完成王石凹煤矿的建设。

  在自然灾害少吃没穿的59年,我父亲被派到王石凹煤矿担任“主抓生产的付矿长”。这个主抓生产的矿长责任重大,有周恩来总理署名的任命书。这时父亲的右倾没有结论。

  时隔几十年,我又来到这里。庆幸的是,建矿时的办公楼依然如故,这是父亲当年办公的地方。   办公楼见证了这座大型煤矿的历史变迁。   拂去历史的尘埃,往事历历在目。年,父亲开始在这里工作。做为主管生产的矿长,几乎所有有关建设、生产的相关事宜都堆积到父亲这里。办公室五部电话联接着井上井下,响声不断,此起彼复。三年来父亲每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每每看到别的领导的悠然,父亲的繁忙,很为父亲不平。而父亲是位工作极度认真,待人又极其宽厚的人,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看着眼前的情景,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暑假期间和大弟弟来到爸爸矿上,不小心把办公室的痰盂碰坏了,怕爸爸批评,和弟弟商量,准备跟爸爸说是勤务员弄坏了。结果勤务员来了,我们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勤务员看看我们笑着说,没事,我去换一个。我和弟弟既羞愧又好感动,终于瞒过了爸爸。   年11月20日,王石凹煤矿隆重建成移交。从那时起,王石凹煤矿成为中国煤炭行业的标杆,明星企业。   王石凹建矿伊始就以产量高,事故少尔著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父亲功不可没。   煤矿投产后,父亲又继续负责生产,要使生产步入正轨。直到62年王石凹煤矿生产已完全正常运转,父亲圆满完成了任务。与此同时,父亲的没结论的右倾帽子被正式取消。也许是父亲太累了,他离开了煤矿。当年,父亲怀揣着对共产党的忠贞不渝,对老革命根据地的无限敬仰,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举家来到铜川,创建了一个煤矿机械厂,投产了一个大型煤矿。然而,9年的经历让他身心疲惫。父亲终于带着我们全家离开了铜川。

值得一提的是,王石凹煤矿作为中国的现代化煤矿,一直是煤炭企业的一面旗帜。在煤矿还在使用坑木的六十年代,王石凹煤矿在全国率先全面使用单体支柱。之后,又领先使用高级普采,97年率先使用综采,至到使用联合采掘都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

王石凹煤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万吨,最高时年产量达到了万吨,到年末,共生产煤炭万吨,掘进进尺54万米。既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王石凹煤矿仍有序生产,在非常时期为国家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70年代常见著于大报报端。

  年,国有大型煤矿开始走下坡路,年,国家下发文件,中国无数个国有煤矿逐步停止了生产。王石凹煤矿年基本停产,年10月正式关停,于是像化石一样凝聚在那里。煤矿突然间就没有了人迹,只有建筑物和曾经的绿化还依然如故。眼前的寂静的职工之家以及职工公寓还保留着国有大企业的风采。   静悄悄的办公区域绿化的像公园,只是没人观赏。   还记得小时候来爸爸矿上,办公楼侧面就是一个变电站。寻找过去,变电站果然矗立在那里,保存完好,只是不再工作。   绕过花园般的办公区域,旁边竟然还有一栋老旧的房子,依稀记得那曾经是工人家属来矿上的临时住房。眼前这些已经废弃了的矿井,停止了运转的变电站和悄无人迹的诺大矿区,让人们彻底意识到,这个曾经显赫的煤矿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的痕迹。   听这里留守的值班人员说,在废弃了的井下主巷道不仅宽敞安全,而且全部用大理石铺面,包括顶棚和侧面,修建的够华丽,说是煤矿鼎盛时期用钱烧的。矿长们年左右也开始了年薪制,但是工人的工资却是全国大型煤矿中的中下水平。   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离开这里,走出去,王石凹煤矿又是一片优美的园林通向大路。   令人欣慰的是这里仍将是风景。经专家论证,年10月11日,国家财政部正式发文,将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项目列入全国“ppp”示范项目。   据三秦都市报介绍,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项目将以煤炭工业为特色,以煤矿探秘娱乐、怀旧教育体验为主要功能,分为地面、井下两大空间,四大板块、十二大分区,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32.1万㎡,一期预投资3.4亿元,初步计划建设期限为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容量可达.3万人次。   王石凹煤矿华丽转身,将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座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教育感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ppp”模式新型复合工业型遗址公园。   驻足仰视这块劲石,仰视父亲留下的足迹,仰视在那艰苦、落后时期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   放眼望去,绿荫覆盖了重重山峦,五十年的变迁,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也淹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和牺牲。真正的历史是无声的,写出的历史是演义的,所谓的各种誌看不到真正的历史。再见了,美丽的王石凹,美丽的铜川!

E铜网铜川新媒体平台原创与转载并行,原创来稿请附真实姓名以便刊登使用,文章发布推广平台无稿酬在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ln/12577.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