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菜网
陕菜文化传承创新领导者
头号陕菜新媒体
陕菜品牌首席策划专家
史海拾贝
今从朋友圈看到央视来陕拍关于陕菜纪录片的帖子,不禁为陕菜荣登央视而欢喜。但看到帖子里关于菜品的掌故或故事不准确。毕竟要上央视,历史掌故有误总是令人遗憾的。
帖子里原文:唐玄宗时,长安城有王旭、李嵩、李全交三个权臣,无恶不作,京城人恨之入骨,将他们称为“三豹”。有个厨师,为了替百姓出气,用熟猪皮、乌鸡皮和海蜇皮做成一道菜,起名“剥豹皮”,百姓争而食之,这便是后来的“三皮丝”。
说明:查此三酷吏记载,始出自唐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作者张鷟。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主要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其一些内容为《资治通鉴》及《太平广记》所取材。而酷吏篇,主要记载武则天的周朝时期的一段不堪历史,就像现代有人专写十年文革故事一样。唐玄宗以后的历代皇帝,都引以为戒,不搞酷吏。所以,这三豹不可能是唐玄宗时期的人物。
而关于三皮丝的掌故,只止于民间传说,至今没有查到历史典籍记载,大约是根据三豹的故事合理推演的。附:《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主要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进行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但因作者纪事好追求谐谑,小说写法,致使书中所载失之荒怪、琐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文献价值,为后人所诟病,如洪迈《容斋续笔》卷12就曾说:"《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
再说“三皮丝”,兼论历史掌故菜需要严谨的意义,昨天的帖子已经说了,央视拍陕菜令人高兴,只是介绍三皮丝时有误,略有遗憾。毕竟是上央视,但感觉意犹未尽,觉得一道菜反应的历史大事件不容有误;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觉得无所谓,认为是笔误或小节,但还原了历史事件,那就是大事,是不容有误的大事。文中说,唐玄宗时有三个酷吏如何如何...其实,文中所说的三个酷吏所为,是武则天的周朝时期人和事,这三人陷害对手、歹毒百姓,世人称之为三豹,恨不剥其皮,食其肉,因而产生了三皮丝这道菜。武则天改朝当女皇后,为改朝执政博取正当性,巩固其统治,政治上打击异己,重用酷吏,提倡告密等有如当代希特勒搞纳粹,搞党卫军。官场黑暗,吏治扭曲。后在玄宗的开元初年,玄宗拨乱反正,提倡政治清明,重用贤能,不搞酷吏告密,他对酷吏告密那套深恶痛绝,因他和乃父也是那套类法西斯统治的受害者,所以李唐不会让武周那套做法在本朝延续,正是因为有了政治清明,才有了开元盛世,也才有人专门写了书对武周统治期间的人和事进行抨击和讥讽,有如文革结束后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人敢写揭露四人帮的文章和书。所以,刚摆脱武周恢复李唐的玄宗朝绝不会允许本朝有武周酷吏告密模式出现。假如把四人帮时期的人和事说是邓公改革开放年代的,这就不是简单的笔误了。之所以有开元盛世,和政治清明分不开;之所以有政治清明,是对武周政治黑暗的拨乱反正所致。齐和简介:
独立文化学者;陕西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陕西美食家交流中心主任;陕西电视台美食点评专家;西安饮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广电优品生活频道美食文化总监
End
编辑
猫饼本月主编
安娜
图片
陕菜网网络
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留言告知
法律顾问刘陆训团队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联合运营: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研究院、中国陕菜网、陕菜文化研究会
支持单位: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指导单位: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北京陕菜协会、深圳陕菜协会(筹)、上海陕菜协会(筹)、三秦文化研究会、西安旅游协会
协办单位:渭南老街、关中十三珍、陕菜小镇、北京秦汉风韵、北京秦门陕西菜、索哥食品、深圳老碗会、深圳大秦小宴陕西菜、红餐网
媒体支持: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微博大V自媒体、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