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董攀甘昕祎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大约在公元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写下了这首《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在这首诗中,李白多次提到了峨眉山月。无论是在巴东三峡,还是在黄鹤楼前,他且看且忆,与峨眉月相伴而行。
8月5日,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王小红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谈及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这位从事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学者,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笑言成渝两地的文化同宗同源,盛产CP,其中峨眉山和三峡是被李白、杜甫都盖过章的“山水CP”。
四川大学教授王小红
李白心里的白月光
在这次“成渝文旅新地标”评选过程中,两地“网红景点”频繁牵手合作,于是“成渝”变“成语”,大量CP横空出世,比如“宽(宽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点石(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成金(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川(四川博物院)一域”“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生三(三苏祠)世”等CP隔空撒糖,让读者磕起来十分上头。
王小红教授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