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观音不负卿
文_黄种酷
去蓬华去了好几个地方,天柱山的神奇,山城村的美丽,让人留连忘返,留在我们心间的那些新奇都随白云飘去,山上的风早已经吹散了我们的离情别绪。去山城村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山后(山城村以前叫山后村)的观音文化,听讲解员介绍华鼎岩山后观音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的过程,有几分欣喜,几分感动,欣喜的是能够在这里听到关于山城村郭氏十一世祖的爱情故事,这几百年来山城郭氏能够将观音文化保留和传承的这么好,这是在守护一种信仰,那就是爱的供养,在信仰中将爱情守护得如此美好,让人感动。相传山城村郭氏十一世祖郭石山,年少时随父亲到厦门谋生,做起了穿街走巷的卖货郎,在南普陀寺遇见了皈依佛门的郭氏十一世祖母黄氏,郭石山路过南普陀寺总会添点香油钱,他乐善好施,为人正直本分的品行打动了黄氏,一来二去,便情根深种,南普陀的住持看在眼里,心生恻隐,有意成全,遂让黄氏还俗回家。致此,黄氏由厦门嫁到山后村,厦门到山后路途遥远,山高峰险,野兽频出,父母怜其跋山涉水,一路艰险,特地把自家供奉的南海观音做为女儿的保护神随身陪嫁,让观世音菩萨保佑女儿一路平安,一生幸福。黄氏嫁到山后村与丈夫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她将那座沉香木雕刻的南海观音供奉起来,每天梵香侍佛,参禅诵经。郭石山和黄氏先后育有五子,山后郭氏族人不断发展壮大,人丁兴旺。郭石山和黄氏的爱情故事在山后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黄氏随身陪嫁过来的那尊观音,其实是他们爱情中的一根很好的纽带,郭家的后人对观音的信仰就这样传承和发展起来了,形成当地特有的一种文化,我想那是对爱的一种信仰。黄氏有出世的练达与入世的安然,能够将观音文化颂扬并传承下来,这就是最好的传世礼佛,能够勇敢地踏出樊篱,大胆的追求爱情,幸福的嫁给郭石山,实在是值得称颂的一段佳话。山城村郭石山和黄氏的故事让人对爱情有更多的憧憬,他们是幸福的,然而,同为佛门中人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不那么幸运了,他那些浪漫的传说在西藏流传很广,但他的爱情都以悲剧告终,因为他特殊的身份让他不能够有太多的空间和选择,他虽然厌倦了那种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但却自始至终也无法摆脱那种束缚,这样使得他对世俗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加强烈,然而特定的身份让他无法超脱,使得青梅老去,竹马远走,那些风花雪月如同挂在天边的虹,美丽却短暂。仓央嘉措追求过他的爱情,却又无法获得他的挚爱,这太多的遗憾伴随着他的修行,青海湖畔的风有些凄凉,摇落了仓央嘉措的梦,他曾经忧虑过、害怕过、担心过、自醒过,又无奈过。“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最为真实的写照,一切显得那么无奈与悲伤,不负如来却负了卿。仓央嘉措的悲壮,郭石山和黄氏的超然,两个不同的故事版本,两种不同的结局,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仓央嘉措让爱他的人显得如此脆弱和悲凉,负了卿卿的一片痴情,黄氏嫁给郭石山,将修行和生活融为一体,做到不负观音不负卿,这种超然与洒脱,显得如此美好。两个不同的个体,两种不同的修行,仓央嘉措特立独行,黄氏超然洒脱,他们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世人感受到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是他们让人们领悟到真正的教义。(原载于《南安商报》、《菲律宾商报》)黄种酷黄种酷,现居泉州,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心若菩提》。文章见于《泉州文学》《福建文学》《安徽文学》《蓝铃》《视周刊》《天津诗人》《诗生活月刊》《海丝商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厦门日报》《太原日报》《三秦都市报》《西部时报》《菲律宾商报》,人民网等。
西海岸文化平台现已开通以下作家专栏
王忠智
陈伟泉
戴冠青
曹淑风
姚添丁
庄马炮
林世铨
王朝晖
郑剑文
胡建志
寇婉琼
施伟
木雷
郑智得
王勇
蔡芳本
林素玲
李英霞
孙传勇
洪少霖
黄建团
贺彦豪
顾月华
栗冰
张明
李妙连
王小敏
黄秋华
林轩鹤
骆锦恋
海伦
陈谦
蔡水奎
洪顺兴
叶燕兰
任剑锋
陈志泽
高寒
尹继雄
刘再复
潘高鹏
潇琴
连江水
吴小兰
范云英
许建军
陈谋安
陈理华
苏天才
汪丽婷
郑妙玲
高俊仁
黄加芳
傅建卿
许燕影
张美娜
陈弘
彭新国|陈华发|陈永往
黄种酷(按开栏的先后时间为序)
爱写作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