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合阳县妇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跟全市妇联工作步伐,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突出“妇联改革”“脱贫攻坚”“家庭文明建设”三大主题,充分发挥妇女群众和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发挥党和政府的纽带桥梁作用,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01
改革创新,构建妇女工作新格局
年,是改革之年。合阳县妇联全面贯彻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按照陕西省妇联改革方案和市妇联安排部署,加强政治引领和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高位推进妇联改革。合阳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妇女工作,从一开始就把妇联组织建设被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同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起部署,形成了党建与妇建统一管理、带建结合、同步推进的工作局面。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合阳县村(社区)会改联和镇(街)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合阳县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实施方案》《合阳县镇(街)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办公室具体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改革任务、时间要求和各相关部门职责。
二是积极探索实践、试点先行。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县妇联本着“试点先行”的思路,对全县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和镇(街)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扎实细致的调研。依据调研情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由三个行政村合并的黑池镇五丰社区和女村官工龄只有两年多的百良镇陌西村,非公领域经济组织以及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文明家庭群体。试点工作严格按照省妇联的方案要求的29项步骤进行,县妇联妇联机关全员派驻一线,“五加二”、“白加黑”,每一个步骤都手把手指导,每一个环节都现场参与,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感染和带动基层群众,推动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年7月27日至28日,渭南市巾帼脱贫暨妇联改革现场推进会在合阳胜利召开,把合阳经验和创新模式向全市妇联推广。
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会改联”试点工作完成后,合阳县妇联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灵活推进”的工作原则,组织带领全县各镇(街)党(工)委副书记、妇联主席、副主席,县改革办、县民政局等相关干部赴试点村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查找差距、弥补不足,锐意创新、奋力赶超,迅速掀起全县妇联改革的热潮。截止年9月底,全县个村(社区)妇代会(包括4个城市社区)改建妇联及12个镇(街)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共选举产生村妇联主席名、副主席名、兼职副主席1名、执委名,社区妇联主席93名、副主席名、执委名;镇(街)妇联主席11名、副主席13名、执委名。
四是改进机构设置,建强班子。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给县妇联机关新增编制2个。县妇联借力群团改革,妇联执委名额由原来的45名扩充至61名,推选产生兼职副主席2名,最大程度地吸纳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参与妇联工作,建成了分工明确、机制顺畅、坚强有力的专、兼职领导班子。县妇联同时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建立完善妇联干部直接联系妇女群众制度,使机关干部每周两次去包联点深入妇女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妇联主席联系执委、执委联系妇女代表、妇女代表联系所在区域妇女群众制度,增强了妇联干部与妇女群众的联系;试行了县妇联执委双月议事制,拓宽了执委的建言渠道,推动执委常态化开展妇女工作。
五是做强做优基层,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12个镇(街),共配备副科级兼职妇联主席11名,专职副主席13名。在改革中,县妇联坚持“敞开大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把妇联组织建在村民小组里、建在合作社里、建在产业带上、建在广场上,建在有妇女群众的角角落落,建在基层的最末梢。试点的陌西村,有6个村民小组,建立了8个妇女小组,就是在村民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广场妇女小组和环卫队妇女小组。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妇女干部人数50人以上(含50人)妇委会改建妇联,10-49人的成立妇委会,10人以下建立妇女小组,真正做到了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联组织,让每一名姐妹都有归属感、都能在身边找到自己的“家”。另外,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社区)妇联主席待遇及妇联工作经费问题,实现村(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村(社区)妇联年度工作经费按年均元(县级元,镇、街元,村、社区元)的标准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夯实了妇联组织的工作基础。
02
精准扶贫,开创妇女创业脱贫新途径
合阳县妇联一班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举措,与扶贫办、人社局等8个部门实施了“古莘巾帼脱贫行动”,并立足合阳实际,借力妇联改革的劲头,精准实施“巾帼脱贫八大工程”,使巾帼脱贫更具实效。
一是家庭建设脱贫。“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合阳县妇联把幸福家庭建设作为巾帼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五好脱贫家庭、“古莘巾帼脱贫路上‘最美的她’”创建活动。发放《传承良好家风,争创最美家庭》倡议书00余份、画册余张进行宣传,表彰了余户家庭最美家庭(其中秦春叶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局机关杨梅玲家庭获得第四届国家级“书香家庭”),余名好家庭角色;最美护士10名、最美女医务工作者10名;最美女教师20名(其中8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最美女警察10名;“美德少年”10名;收集家风家训余条。鼓励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张水莉家庭、渭南市最美家庭在全县巡讲,鼓励贫困妇女主动学技术、找门路,激发她们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坚定贫困妇女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的脱贫志向。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积极向上的和谐家庭和和谐幸福的人际关系,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增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民宿旅游脱贫。乘着县委、县政府全域旅游东风,借助省市妇联和妇援会在合阳县妇女项目建设,围绕合阳县妇女儿童发展活动中心和坊镇印象灵泉村两个项目点,下活了一盘以农家妇女为经营主体、乡土特色鲜明、民俗风味浓厚、环境整洁卫生、服务水平一流的“家庭旅馆”增收棋。通过村妇代会和妇女小组的组织、带动,共引导两个村86名贫困妇女参与其中,自主走上脱贫路。
三是项目帮扶脱贫。省市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维权救助”“贫困留守儿童”等各类项目支持,加上妇联组织发动县域内的非公企业奉献爱心,共整合各类资金资金76万元,帮扶1.6万贫困人口;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10场(次),提高了贫困妇女对常见疾病的防治意识,有效解决了贫困妇女的后顾之忧。
四是创新创业脱贫。合阳县妇联积极推行“妇联+”“支部+”“产业+”“互联网+”等创新发展模式,在扶贫办、农业局、人社局等部门的大力下,在全县建立了女性带头人或以女性劳动力为主的巾帼脱贫产业示范基地14个,带动贫困妇女创业就业。其中“妇联+两新组织”使36家企业与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贫困户通过股金、薪金、租金等多渠道增收;五丰社区党总支书记雷温芳按照“支部+妇联+产业扶贫”模式创建了黄花菜产业示范园区,陌西村党支部书记李林洁带头发展“阿妈土织布”创出了“支部+”脱贫增收新经验,并在“三秦巾帼脱贫行动”电视电话会上发言。
五是技能培训脱贫。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脱贫思路,依托人社局的项目安排,县妇联与农科局、果业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刺绣、面花、农村电商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培训项目,采用灵活机动的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开在田间地头、开在贫困户家里,提高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年共举办培训班21期,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培训贫困妇女人次。
六是公益救助脱贫。合阳县妇联依托“母亲邮包”“春蕾救助”“红凤工程”等品牌优势创新公益扶贫模式,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