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警事“五部曲”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图本报记者谢斌晁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如果说长安分局“家园三部曲”是让群众感到和谐幸福的一次大举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长安分局巧妙的运用向科技要警力,更是令全盘工作锦上添花的妙笔。
“科技强警”如今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一句标语。在这项工作中,尤其是现在整个西安各行各业都在“追赶超越”这个大环境下,对于公安来说,借助科技的力量一定会取得人类本身所无法取得的成绩或者效果,这一点,从长安分局党委的工作上,可以说体现的淋漓尽致。积极推进信息化警务建设,构建起数字化警务运作全新模式,一项项警务科技创新,有力地提升民警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民生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亮点一全国首创“校园户籍室”
为建设大西安格局,落实西安市委市政府、西安市公安局领导的指示精神,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服务,公安长安分局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试点,在全国首创推行校园户籍室,从开门张才,变为上门揽才,引凤来栖,践行“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承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约有学生人(已落户约人,未落户约2人),为方便师生办理户籍业务,筑巢引凤,公安长安分局党委敢于先行先试,打破常规,经过紧张的筹备,将派出所户籍业务、社区警务工作延伸到了警务室,积极开展执法办案、流动人口登记等相关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在校师生。
筹备过程中,长安分局马护军副局长多次前往西电驻校警务室,召开现场会议,协调相关事宜,现场解决问题,加班加点开展相关业务,开通了户籍专网,配备了价值30万余元的自助照相机、自助取证机等设备。
长安分局在高校内接通公安网,在全国尚属首例,公安网和户籍专网接通后,由派出所教导员负责,配备户籍民警、社区民警和专职辅警,为在校师生开展办理居住证、户籍政策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校园安全防范等业务,全天候24小时开展工作。民警以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满意率为工作目标,将户证咨询办理、身份证办理、临时身份证办理、身份证挂失等多项业务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范围,不断提高自身执法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使服务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打造“近水楼台”,让“孔雀”不再“东南飞”。
亮点二“科技”值守让群众只跑一次
今年6月初,西安首台身份证自助取证机在公安长安分局郭杜派出所户籍室正式上岗,真正实现了取证“24小时自助服务”。身份证自助取证机外表就像一台ATM机,取证就像取钱一样方便。群众只需按照提示输入身份证号码、按下指纹,全程不到30秒,就能取到已经办好的二代身份证。
目前,长安分局两个派出所安装了这种自助取证机,一台在郭杜所,一台在韦曲所,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效果非常好,而且节省了警力,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市民,下一步将在辖区全面推广开。
长安分局马护军副局长介绍,因为群众跟派出所上班时间一样,为了领取身份证往往需要请假、排队等候,启用24小时取证机后,群众可随时前来自助取证。一天24小时内不管什么时间来派出所,都可以随时拿到自己的证件。除了新设置的身份证24小时自助取证机,自助抽号机和自助照相系统(也称人像采集系统)也深得市民好评,原来来派出所办事就得排队等候,现在安装了自助抽号机后,就跟银行一样,市民可以根据抽号的情况来安排时间,也不耽误事情。
“身份证自助照相系统让很多群众尤其是对照片有更高要求的女性都觉得很开心,原来很多人觉得身份证上照片拍的难看,而且身份证一用几十年,原来市民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排到跟前工作人员‘咔’一下就完了,拍不好市民心里也不舒服,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有了自助照相系统后,市民可以根据机子提示,系统允许拍三次共12张符合身份证上传条件的照片供市民选择其中1张,拍照问题也迎刃而解。”马护军副局长将这些都总结为是“借助科技的力量”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使公安的服务质量和效果大大提升。
亮点三“一键报警柱”让视频发声
长安分局党委针对辖区面积大、人口多、警与民比为1:,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开展了“天网工程”。“天网工程”对于公安系统来说,其实大家都不陌生,有着解决警力不足的辅助作用,但长安分局的这项工作,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又有哪些方面优势值得借鉴和推广呢?
大家都知道,报警要拨打,但还有其他更快捷的方法吗?今年4月份,长安分局在全市率先启动“一键报警柱”,率先在全市建成了语音广播系统和报警柱求助系统,提升了分局整体的快速响应、精准研判和打防管控能力。
当群众遇到紧急、危难情况,轻轻按下报警柱上的按钮,可立即与辖区派出所接警员展开实时对讲。报警现场周边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报警柱附近的视频监控系统传输到接警中心。这既方便了警情处理人员掌握现场情况,便于科学分析研判警情和快速出警处置。同时,接警员根据警情指令,巡逻民警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置,也避免了报警人因紧张表达不清而耽误最佳救助时机。
除此之外,“一键报警柱”安装有警灯,群众报警时警灯会闪烁,提醒周围巡逻民警第一时间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