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演讲全文:
我是楚天都市报记者胡成,今天我站在这里,讲述老英雄张富清的人生传奇,这是一个关于初心与使命的故事。
今年春节刚过,老同事张孺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闻线索,来凤95岁的离休干部张富清深藏功名64年,当年他竟然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大年初九,我与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急赴来凤采访。
翻过一座座大山,我们在追寻一座精神的高峰。
老人的小儿子张健全告诉记者,去年底,刚成立的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在进行信息采集,他带来了老父亲的红布包裹,有勋章和证书,其中有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师团一等功分别一次,还是彭德怀签发的《报功书》。事务局的同志惊呆了,事实上,张健全也是刚刚才惊呆的,他们兄妹只知道父亲是个老战士,没想到竟然如此战功赫赫。
张富清告诉记者,他是陕西人,年参军。简单地说,他一直是敢死队、突击队的成员,核心任务是炸碉堡,年他炸毁了敌人4座碉堡。
尤其是在著名的陕西永丰战役中,他和另两名战友跳下城墙,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一颗子弹穿过头皮,他血流满面,他一摸头,差点把头皮揭起来了。
这场战斗中,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他死里逃生,而敢死队里两名战友却为国捐躯。
记者问他,为何转业到来凤县之后的64年来深藏功名,从不向人提起战功,老人动情了(23秒视频)。
老人老泪纵横,记者也默默流泪。儿子张健全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老父亲流泪。
为了进一步求证其真伪,记者来到他离休前的建行系统,从原始档案中证实了老人所述的真实性。
记者随后采访了张富清的许多老同事,他们都从没听说过老人讲过自己的战功,却讲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他们说:在工作中,他永远保持了一个敢死队员的本色。
他们说,张富清在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上,记得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片区,老张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他们说:当公与私有冲突时,他永远把公放在第一位。
三年困难时期,张富清在公社主持精减员工的工作中,他坚决要妻子从供销社这样的“铁饭碗”单位带头下岗。妻子下岗之后,便去当保姆、做帮工、喂猪、捡柴。
他们说:他在工作中是高标准,在生活中永远是低要求。
去年,张富清做白内障手术,需植入人工晶体。领导建议他选择一两万的晶体,反正离休干部是全额报销,可他选了最便宜的多元的晶体。原来,他看到同病房一个农民只选了多元的,他也按这个标准来选。他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贡献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老英雄的事迹震撼了记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2月15日,一篇精心调度、细心打磨的报道分别刊登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上,一个注定将引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