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美康中篇小说《火纸场》研讨会发言
让文学形象更丰满鲜活
作者党升桦
樊美康是一位非常勤奋的青年作家。这几年创作了不少的散文,近期在小说创作上有所突破,连续发表了中篇小说《狮子田》及《火纸场》。
火纸何用,从文中可知,是祭祀祖宗和神灵的祭品,在庄户人看来,这是神圣的物品,带一种神秘的色彩。
由此我想起我小时候去姑奶奶家,她家离我家十多里路,父亲和叔叔背着我去她家。她家就是开火纸坊的。就是用破旧的衣服,废旧的鞋子等,用火碱浸泡,经大石碾子碾成糊状,倒在一个水池子里,用一个细密的网子在池子里一捞,网上有薄薄的一层纸浆,提起网子慢慢地糊在白灰墙上,一张纸就生产出来了。我们那儿的人把这种活叫操纸。提网人的技艺决定生产纸的数量和品质。最好的纸是用废麻绳操的纸,又薄又平整又亮,不洇水。姑奶奶总给我一大摞,我小时候常用它练毛笔字。这种操纸方法和《火纸场》中的方法可能不同,但一些原理也许是一致的。制火纸用的原料是竹子,这种纸应该是好品质。
作者选家乡这一传统的造纸场作为展现人物的平台,将陕南家乡的风情画一帧一帧推出,竹林、磨房、河道、堰坝、池塘、巨大的碓屋、古老的水车,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这些场景,如今己无法看到。作者通过此作,并不是向人们描述并不遥远的历史和传统的工艺,而是向人们讲述了发生在这里十分惊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喜娃子,是一个典型的陕南女子形象,人物并不高大,是个小人物,但却异常大胆,甚至有些刁野,同挑逗她的男人斗嘴决不落下风。
她的情爱观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诞,父亲和儿子共有一个女人,在故事中确确实实的发生了。在相对偏僻的山乡,这也许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作者把她用艺术的手法展现给读者,就己经不是生活中原生态的喜娃子了,而是一个艺术形象。
对于艺术形象,是需要作者进行刻意塑造的。在塑造喜娃子这一形象时,好似有点半生,沒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还应有一些铺排或者设计,让发生在喜娃子身边的事件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在人们的感知中应该含有一定的合情合理成份。如电影《菊豆》中对菊豆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就作了大量的铺垫,从人性角度,家庭伦理,社会视角等方面增强人物的张力,塑造的菊豆才如此丰满和鲜活。如果给喜娃子再增强这方面的塑造,再给她一些广阔的家庭空间、社会背景的展示,让她也丰满鲜活起来,不让人们只对她的遭遇产生某种悲悯和怜惜,还需要作者更加关爱喜娃子,用情用理让她生活在我们当中。
我认为,这种题材,很难驾驭和把握,需要大手笔和具有丰富生活阅历、社会阅历的作家去创作。樊美康作为一个年轻的作家,也许是一种探索,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的揭示,也需要一些勇气和胆量。
但我还是有一些担心和忧虑。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作家,需要经受艰难的磨炼和付出,也需要读者和文友的包容和理解。
至于各位文友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点评,首先是一种探讨的态度,既有溢美之词,也有建议和批评,都值得尊重。这对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年作家来说,难能可贵,值得樊美康借鉴和吸收。
年11日21日于渭水杜桥《渭河文苑》总第期作者简介
党升桦:陕西富平人,硕士,渭南市作协会员,渭南高新区作协主席。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小说创作。曾在《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华山文学》《西岳》发表作品。◆◆关于我们◆◆文学顾问:谭文德王旺山任葆华
总编:党升桦总策划:赵治安副总编:梁素琴艺术总监:张玲蕊
主编:徐杏花
编审:樊美康
执行主编:郑凤菊刘二红统稿:孟艳玲任谦王哲鹏投稿投稿邮箱:whwy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