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是个既小又大的概念,也是个既古又新的技艺。如何在新时期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如何在陕菜的范畴中正常发展,必须明确两者的关系。因此,烧烤文化与休闲陕菜之间必然产生联系。下面详细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推广。
烧烤这种烹饪技艺自古就有,是最原始的一种技艺。汉代的《白虎通》一书就总结过“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直到“禽兽不足”。晋代的《帝王世纪》中记述先秦史时说“庖牺‘取牺牲以供庖厨,食天下。’”“庖牺”就是我们的华夏先祖“伏羲”,是制伏野兽的意思。在《易?系辞》中又说伏羲“结绳而为网罟”,即织渔网捕鱼。还有一个在近代饮食研究上未引起重视的,就是华夏饮食文明史上还经历过一个吃鸟的时代,而且在历史文献中留下大量的记载。最大的例证就是商朝以鸟为图腾,汉字中有很多的与鸟有关的词语。谚语“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说明人们对鸟类食物的喜爱。
以上记载,说明中国的古人在农业没有出现的时候是以肉食为主的。如何食用呢?最主要的烹饪方法就是“烧烤”。烧烤有很多方法,“炮”是其中之一。“炮”根据时代不同,方式也不同。最简单的就是用稀黄泥包住鸟或小兽,放时火坑里烧熟。厨房、厨师被称为“庖人”“庖厨”,就是从“炮”衍生而来的。“周八珍”中就有一道名菜,《礼记》中记载的名称是“炮豚”,即现在称之为“烤乳猪”的。据古人注释,做法是把枣子酿进腹腔中,先烤后炸再隔水炖,小鼎放在大汤锅里文火炖上三天三夜。这只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烧烤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有多种方法,烧烤从一种技艺提升为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餐自古将烧烤作为主食,现代学者俞平伯先生称之为“貊炙”,就是直接用火烧烤的。可见中西方在烧烤这种烹饪技艺上是相通的。古时,肉食缺乏,肉食被贵族垄断,成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时至今日,在中国,肉食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一种平民生活的标志。西安的夜市尤其明显。与西方国家的“BBQ”有异曲同工之效。
年5月29日,与刘晓钟先生、齐和先生,庄永全大师在小杨烤肉畅谈交流,在头脑风暴后,我们一致认为,“小杨烤肉”设计推出的“烤宴”也应当归于“休闲陕菜”这个大范畴之中,而且是“休闲陕菜”中非常有特色的表现形式。烤肉在西安改革开放后流行了四十年,成为西安餐饮的招牌,成为大众餐饮的一个记忆深刻的品类。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却没有对烤肉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始终处于初级阶段。而“烤宴”的设计是一大进步,是“休闲陕菜”再次落地的一次实践。
陕菜的今后的发展,一定是产品越来越细化,根据不同的社会阶层而设计出不同的菜品。“休闲陕菜”的包容性很广,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和一种饮食状态,既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也是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前景光明,大有可为。不仅如此,“休闲陕菜”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又以其方便、接地气而会广受大众欢迎。作为陕菜这一博大精深、历史厚重的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陕菜”必定会在西安、陕西及至全国弘扬并推广。
我与本省的专家学者探讨过,他们不仅认可“休闲陕菜”这个概念,而且对今后“休闲陕菜”的推广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而“烤宴”作为“休闲陕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他们的研究视野,列入“休闲陕菜”的推广体系。“烤宴”作为“休闲陕菜”体系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有“全球视野”。
年前,唐朝的长安是世界的饮食文化中心,当时汇聚了全国及至世界的顶尖厨师,烹饪出世界顶尖的菜肴。中国的饮食文化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断相互交融,并行于世,影响力之大,波及现在的中国及至亚洲。而且,自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后,这条商道上走过的不仅是日用商品和奢侈品,更多的还有食品,食材。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饮食文化传播之路。中国的长安与世界是相通的。
年后,中国的西安成为“国际美食之都”,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轮回,而是发展的必然。“烧烤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在日本,在韩国,烧烤成为一种很奢侈的食品。而我们现在要重拾这门古老的技艺,弘扬并创新,运用好的食材,运用新的技艺和工具,创造出新的口味,不仅好吃,还要有营养,还要健康。并挖掘其固有的文化,在食物的馨香之中,品味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感受食物的魅力,心存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和推广“烧烤文化”,应该从世界的视角去观照。“烧烤”这个食物品类,这种烹饪技艺,全世界都存在。世界三大饮食文化中的中餐,法餐,土耳其餐都有烧烤,但中国的烧烤近现代一直是在低阶层中运营,没有登上大雅之堂。所谓的“烧烤文化”也只是停留在文字中,没有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也没有运用到烧烤类食品的打造上。
因此,“小杨烤宴”的研发推出是一个进步,也是一种思考,是餐饮人的一种觉悟,非常有前瞻性和开拓性。我很赞同一个提法,就是餐饮要“味道好,重体验,走出去。”
“味道好,重体验”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是将顾客看作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看作是餐饮店的一个整体。未来的消费,升级趋势日渐明显,消费者外出就餐的意愿逐渐上升,大众餐饮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逐渐崛起的新一代消费者为餐饮行业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也为不同类型的餐饮品类提供了增长的空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抓住消费群体的需求,做好标准化,合作化,品牌化,连锁化,营养化,娱乐化等工作,让本地餐饮在消费群体面前有一个统一的形象,统一的标准,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味道。
“走出去”是中餐的必由之路,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除了立足本土之外,一定要走出去。贸易的关键就在于流通,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国餐饮业新的黄金十年,连锁餐饮企业带动行业规模化和高效化发展、科技的兴起和普及推动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餐饮行业在资本市场中活跃度逐渐上升、政策指引不容忽视、餐饮文化走出国等因素为中餐的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我们也应该努力搭上这班动车。“人挪活”,中餐也要挪。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只看到西安的市场,陕西的市场,而看不到丝路以西的庞大市场。我们要了解中国以外的饮食文化和现状,用我们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以及美味的菜肴去探索一片天地。
烧烤虽小,同样能带动大的餐饮发展。餐饮要继续做好品牌的打造,在品牌塑造方面,不能跟风,用创新与创意方面要快人一步,“用心”才能打动消费者。现在很多餐饮品牌都讲求国际化却忽略了中国味道的传承与精华。餐饮的制作者们要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要用更高的格局看问题,应该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和学习方法,有机融合本地传统餐饮精华,发掘、发扬、整合,让本地餐饮重放光彩,让“烤宴”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将陕西饮食的健康,养生,美味,简便,故事,通过菜品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样才能对本地,对中国餐饮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朱立挺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俗研究学者、教授,陕菜网董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陕菜协会副会长、西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餐饮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俗协会会员、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文化顾问、陕菜网专栏作家。
编辑:王渤文
图片:陕菜网、网络
“陕菜网”